【寶寶Q&A:鵝口瘡】
文/高雄長庚醫院兒童新生兒科醫師暨嬰兒室主任 陳志誠
Q1:何謂鵝口瘡?發生的原因?
A1:所謂的鵝口瘡即為口腔黏膜受到黴菌的感染。造成鵝口瘡最常見的黴菌為白色念珠菌。其實,黴菌常見於
身體很多地方,但是很少會引發疾病, 甚至在超過半數的人口中,其口腔都有念珠菌的存在,並且大部分
的時間,念珠菌並不會造成大問題。
Q2:為何新生兒容易有鵝口瘡問題?
A2:根據統計,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時,嬰兒經產道,接觸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而感染;另外
1%是因為抵抗力差、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然而當母體因為壓力或口服抗生素,甚至接受化學治療而導致免疫力下降,或者因奶嘴、奶瓶等之消毒不
完整時,念珠菌也會過度增生而引發疾病。
Q3:有鵝口瘡會有哪些症狀?
A3:念珠菌大部分好發於寶寶的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形成白色的批蓋薄膜,其外觀上雖然和奶垢十分類似,
但卻不能如奶垢般輕易就被刮起。嚴重者,寶寶在吸奶的時候還會伴隨著疼痛感以致影響到胃口。
Q4:新生兒鵝口瘡需要治療嗎?如何治療?
A4:新生兒的鵝口瘡在剛發現且尚未影響寶寶的食欲時,可先嘗試於餵完母乳或配方奶後,給予一、二口
開水漱口。
若情況沒有好轉的話, 則需考慮塗抹抗黴菌藥膏於患處治療。在治療小寶貝的同時,哺育母奶的媽媽們
亦應注意勤換溢乳墊,來預防乳頭上白色念珠菌的孳生,並徹底的消毒任何會放入小寶寶口中的物品;
如安撫奶嘴、奶瓶、固齒器等物品,以防止附著於物件上之白色念珠菌趁機侵入。
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大都能自行痊癒,但有些寶寶的鵝口瘡是因為有其他誘發因素,像長期使用抗生素、
類固醇等,就必須把誘發因素去除後,才會治癒。
Q5:如何避免寶寶罹患鵝口瘡?
A5:一定要注意小寶貝的口腔衛生,建議可以使用消毒紗布,沾一下白開水來幫小寶貝清潔口腔,
一天至少二次,每次約2~3分鐘,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相信在這麼嚴密的防範措施下,
必能大大的降低白色念珠菌對小寶貝的感染。
Q6:鵝口瘡和奶垢如何區分?
A6:當妳懷疑寶寶可能出現鵝口瘡時,妳可以先用棉花棒試著用一點點力道去擦拭口腔內的白色凝塊瘡斑,
若是鵝口瘡,如此用力會出血,若是奶垢則不會。
*原文刊載於2006年《媽媽寶寶雜誌》